吕瑶 2005-08-20 点击数: 选择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到:
记者15日下午1点多从北京飞到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时,地面温度已经达到40度,在这样的气温下继续驱车1个半小时赶到东莞,对体力和耐受力都是一种考验。
与无官一身轻的记者相比,受邀参加会议的各在粤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和校外学习中心负责人还需承受工作的压力。7月中旬正是期末考试和招生工作最为繁忙的时候,能够有近300人在百忙中抽身赴会,足见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力。
东莞市去年被授予中国最具魅力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两项殊荣。去年的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第12,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第1。主办者将在粤试点高校现代远程教育研讨的盛会安排在最具活力的东莞,对于中国现代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某种特殊意义的隐喻。
研讨会将学术研讨、经验交流与工作布置相结合,集学术性与工作性于一身。
关注质量:一个主题、三个视角
主会场主席台深兰色会议背景会议背景上除“2005在粤试点高校现代远程教育研讨会”大标题外,突出显示了会议主题:“关注质量:现代远程教育的规范与发展。”据主办单位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胡振敏处长介绍,“质量是远程教育的生命线,我们将远程教育的质量问题定为会议的主题,是会议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一致的决定”。
“三个报告,一个主题,三个层面。教育部高教司继续与远程教育处刘英处长代表现代远程教育国家主管部门的意见。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网络教育学院院长、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所所长
刘英处长在报告中指出,现代远程教育已经从超常规发展过渡到稳步发展阶段,但由于学生绝对数量很大,总趋势仍然属于快速发展。
在分析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现状时,刘处长说:“远程教育在探索中已经取得了新的进展,大部分试点院校逐渐进行现代远程教育新理念的转变,都在根据自己的实际,积极探索基于混合学习的远程教育新模式,逐步摆脱刚开始办远程教育时单一技术手段与单一教学模式的状况”。
同时刘处长进一步指出,目前“除了积极发展,规范管理,强化服务,提高质量之外,还得重点抓好改革创新的问题。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进行新的发展定位。在理念上,办学模式,教育与教学支持服务,技术应用,管理机制上要继续创新,要探索多样化、网络化、终身化、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新模式”。
作为国家远程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刘处长还通报了教育部为推动远程教育在新时期持续发展正着力办好的四件事: 一是继续加强远程教育质量监管,重点做好评估,统考与年检年报工作,加强信息化监管的力度与水平。二是加大远程教育的社会宣传力度。对于这一问题,刘处长强调:“我向来认为宣传是一面双刃剑。我们宣传自己怎么好,也给社会提供了一个监管的新尺度。它反过来促进我们搞好工作。这可以是一个良性循环”。三是加强培训工作。四是继续教育的整体改革。
会议第二天上午张厅长在报告中介绍,截止到
迅速增长起来的规模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但也带来了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点外设点,网教无网,虚假招生宣传等。这些情况使广东省教育厅十分忧心,为了把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和规范管理落在实处,2002年广东省教育厅就出台了《广东省校外学习中心建设管理办法》,加强了审批和年报年捡工作,经过三年多的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然而,正如
和教育部刘英处长及广东省教育厅张厅长的报告相比,
“我们读大学的时候都知道,当做一个题目、研究一个问题碰到困惑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回到问题的起点,弄清楚这个问题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同样,远程教育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在谈到中国远程教育的问题时,
探索规律,改革创新。不管是国家主管领导,地方主管领导,还是专家学者,在同一会议上,向与会代表发出了共同的声音。
广东三校:整体腾飞、风采各异
由广东三所试点高校共同发起的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成立后,在资源共享、学术研讨、工作交流和规范管理上进行了有效的合作。三校在形成合力,整体腾飞的同时,各自的特色和风采也十分引人注目。
中山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
操着明显南方口音的
骆院长谈起当年的创建思路,颇为激动地说:“事实证明,校企合作带来的是机制创新,采用市场运作模式,能快速、高效地启动网络教育,利用激励机制吸引和促使教师在短时间内完成网络课程开发,为学院迅速打开局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资源开发上,骆院长用“三个优势、三个特点和三个特色”进行了精辟地概括,其含义分别是,重点大学教育资源优势、企业技术资金优势、校内外资源共享优势;学生特点,技术特点和学科知识特点;基于web,名师授课与个性化特色。
作为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当家人”,
学院充分发挥研究实力和人才优势,注重资源建设的教学设计和先进学习理论与模式应用;注重技术创新,天地网结合,通过卫星直播授课,通过互联网提供实时与非实时的教学交互和学习支持服务。逐渐形成了自身发展的四大特色:师范大学的“教师教育特色”;地处华南毗邻港澳的“区域辐射特色”,现代远程教育的“实验研究特色”和支持西部开发的“教育帮扶特色”。
高水平盛会: 工作研讨与学术交流结合
据了解,本次会议是全国第二个由省教育厅主办的现代远程教育研讨会,会议规模空前。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据统计,共有40所试点高校64位负责人参加本次会议,参会学习中心总数达到180个,参会总人数达300多人。
引人注意的是其中几所试点高校并没有在广东设校外学习中心。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李海拉院长就是这样一位参会者,他告诉记者,重庆大学在广东一个学习中心都没有,参加本次会议是为了了解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的情况,包括:教育厅对远程教育是什么态度,对远程教育的支持程度怎样,要求是什么,都要搞清楚。“我很希望在广东这种规范的环境里做远程教育,这样对我们发挥竞争能力有好处。如果一个地方的远程教育做得太滥,我们在里面反而不好做。我们想利用这个机会推荐自己,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另外,每个试点高校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能够借此机会学到最好。”
将学术研讨、经验交流与工作布置相结合,集学术性与工作性于一身,也是本次会议的一特点。来自番禺广播电视大学的张国杰代表由衷地说,“作为学习中心负责人参加会议,不但可以知道教育部、教育厅对于试点工作的态度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方向,还能听到远程教育专家学者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大大开阔了我们一线工作人员的视野,学到了很多东西,受到了许多启发,对于我们的工作也是一个鼓舞。”本次研讨会光盘收入论文80多篇,同时会议安排了三场精彩的论文交流,代表们分别就“技术革新与远程教育发展”、“课程设计开发与资源共享”、“规范管理与学习支持服务”等会议副主题分组进行了报告与交流。
正如会议策划者之一
新阶段:从规范走向创新
“中国远程教育要从以规范管理为重点的阶段步入一个以探索研究、改革创新为主题的新时期。”
“2002年以来远程教育进入规范管理阶段,在规范管理,特别是考试管理问题上过多地消耗了精力,而忽视和淡化了远程教学规律和模式的研究。”
在
作为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内在规律探索的先行者,华南师范大学于2001年创建了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所。后来由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和网络教育学院共建,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发挥教育技术学国家重点学科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上的优势,网络教育学院为研究所师生提供真刀真枪的实践条件,使远程教育研究扎根于我国网络教育的实践,同时推动网络教育学院的实践在理论指导下科学发展。研究所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广东远程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世纪中国远程高等教育研究”、“现代远程教育基础理论和试点实践研究”等。研究内容涉及整个远程教育领域,其中有远程教学交互规律研究、远程教育质量保证和评估研究、远程教育学科建设研究、远程环境下知识管理工具的开发和应用研究、网络教师培训研究、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动力研究、国际远程教育名家巨匠系列研究等等。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李福德副院长表示:“
中山大学赵过渡院长说:“现在68所网院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试点已经六年了,经历了许多波折,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经过这两年的评估,我们大家都觉得不应该再停留在初级阶段,想再探讨一下上一个新台阶。按
华南理工大学骆雪超院长说:“希望会议的召开能使在粤试点工作做得更好。广东建学习中心数量最多,学生最多,广东做好了对全国影响会很大。希望通过这个会议把广东做好,然后带动其它省乃至全国的远程教育工作比较稳定地发展。”
分享到:
【关闭】
新闻类别:贸大新闻 >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