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张金满 2005-08-26 点击数: 选择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到:
第一章 祥云降甘露,冒雨行进天下第一坡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原引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所讲的“两个务必”
西柏坡位于平山县境内的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是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京,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中心。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领导了全国土地改革运动;胜利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规划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我们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观看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片;瞻仰了西柏坡纪念碑;参观了毛泽东办公室旧址、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场旧址;端详了领袖们的遗物与当年作战的旧照片;穿行了中共中央当年办公的土坯房和防御用的防空洞;仔细打量了中央机关食堂用过的粗瓷碗、周总理办公用的油灯碗;沸沸扬扬的人海中,空气里到处弥漫着令人心潮澎湃的红色历史故事。
“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的核心精神。“两个务必”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孕育、发展形成的,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有机传承。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西柏坡精神,是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惟有艰苦奋斗,开拓前进,才能克服一切困难,才能从崎岖小路走上胜利坦途。但在胜利后,如何保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克服胜利后骄傲自满的错误情绪,保持可持续性和谐发展,是我们今后值得思索和探索的主题。学习和发扬西柏坡精神,戒骄戒躁、艰苦奋斗,推介到学院这一层面上来,都是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无论在学院繁荣时期还是在艰苦创业时期,无论在学院转轨时期还是在平稳推进时期,无论对于整个远程教育学院还是我们员工个体,都会受益无穷,都有指导意义。
西柏坡,与享受无缘,与放低要求无缘,与挥霍浪费无缘,与自由散漫无缘。
西柏坡,与艰苦奋斗结缘,与勤俭节约结缘,与改革创新结缘,与万众一心、打通使用、和谐发展结缘。
而这种精神正是我们远程教育学院在创业与平稳过渡期所必需的。
太行福地西柏坡,是20世纪以来中国革命第一坡,是千秋一坡,是天下第一坡,世界东方第一坡。在《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地,在巴黎公社的斗争中,在阿芙乐尔巡洋舰的炮声中,没有这样一个绿荫荫的、安静的决战之坡。这正是中国的特色。
西柏坡,是四季常青坡,是珠玑翡翠坡,是千里太行中沉默寡言的普通山坡,是生机无限的中国北方山坡,是万山丛中的小“乌克兰”。
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号角坡,是历史转折的胜利坡,是成功运筹的帷幄地,是决策英明、胜过诸葛的元帅帐,是百战百胜的长坂坡,是中华儿女的史诗坡、奏凯坡,是笑迎东方红日喷薄而出的朝霞之坡。
西柏坡,是节衣缩食坡、同甘共苦坡,苦中生乐坡;是榜样的艰苦奋斗坡,是令人永不忘怀的并肩战斗坡、革命友谊坡。她有黄土高坡的魂魄,有逶迤太行的气势,有所向披靡的风采,有一览众山小的胸臆,有势如破竹的韵致。是自古未有的辉煌之坡,是改革创新的灿烂之坡。
天下第一坡,给了我们成功的自豪,更给了我们成功的启示。站在柏坡岭上,眺望东西南北中,审视过去,展望未来,凝思现在,奋力投身对远程的探索。
西柏坡之行,我们重温了新中国艰苦奋斗的历程,见证了那永不褪色的辉煌。
穿越西柏坡的时空,我们看到了远程教育学院奋斗的历程。
第二章 华北明珠白洋淀
白洋淀,古称掘鲤淀,又名西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淀有大小不等的淀泊一百多个,其中以白洋淀为最大,淀水“汪洋浩淼,势连天际”,白洋淀因此而得名。
关于白洋淀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渡船老艄公讲,中秋夜,嫦娥仙子偷吃仙丹后飞离月宫,就在她将落入凡间的一瞬,猛然惊醒,将随身宝镜坠入人间,摔成了这大大小小一百多个淀泊。
入淀以后,在导游的指引下,红色小分队泊岸参观了位于鸳鸯岛上的白洋淀之窗,通过参观展览馆历史资料照片以及当年战斗遗留物品,我们仿佛置身于白洋淀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之中,眼前再现了小兵张嘎和淀上神兵“雁翎队”的打击日寇的场景,领略了淀区的独特文化和当地的民族风情。
夏日游白洋淀,百分之百要去的当属座落在荷花芦苇丛中的荷花大观园。
“白洋五日看回花,馥馥莲芳入梦来”,这是明代诗人鹿善继在白洋淀观赏荷花时留下的诗句,细品起来确实让人回味。白天看荷,兴犹未尽,晚上枕着荷香入梦,堪称典范。
细品荷花大观园,彩云浮水,波漾荷摇,犹入仙境。荷花园中有西子荷花、珍贵野生荷花、美国的黄莲、日本的大贺莲、中美合育的友谊牡丹莲、能负重数十斤的南美王莲等珍品。定睛望去,睡莲玉卧、荷莲迎宾、以荷比物、以荷兴思,游在大观园,满鼻荷芳,沁人心田。在这里红色小分队尽情的体味了心灵与自然交融的至真至美,情景交融,乐不思归。
伴着习习的凉风,裹着阵阵荷香,沁人心脾,使人陶然;花种缤纷乱人眼,锭期不定令人骄。水上浮桥、拱桥、栈桥一路欢跑,登观景山俯瞰远眺,白洋淀沟壑纵横、苇淀相连、渔村棋布、渔帆点点的独特自然风光和园中奇景尽收眼底。
遂想起了荷花淀派一代
第三章 参观冉庄地道战遗址
冉庄地道战遗址,位于河北清苑县。
返回北京的路上,导游播放了电影《地道战》,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1937年,日军对华北平原展开了大规模的武装侵略,制造了多起惨绝人寰的血案。为了防备日寇的袭击,冉庄的群众开始挖筑隐蔽洞,后来逐渐发展成了以十字街口为中心,形成户户相连、村村相通、上下呼应、能进能退,长达
冉庄的地道及其工事,是在战争中创造和逐步完善起来的,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有单纯防御到主动出击的过程。开始,人们在村里、村外挖隐蔽洞,称为蛤蟆蹲。后来把隐蔽洞加长,再把单口洞改为双口洞,这就是地道的雏形。最后发展成三通、三交叉、五防的地道。三通即高房相通、地道相通、堡垒相通;三交叉即明枪眼与暗枪眼交叉、高房火力与地平堡火力交叉、墙壁火力与地堡火力交叉;五防即防破坏、防封锁、防水灌、防毒气、防火烧。
我们穿行的地道宽约0.7至
通过导游生动翔实的讲解、地道中的亲身体验,使我们迅速了解了冉庄。冉庄地道战遗址不愧是为后人留下的一处永恒的、宝贵的历史财富。它是一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它是一种机智灵活、勇于挑战、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它是一种大公无私、甘心奉献、舍家忘我的牺牲精神;它是一种艰苦奋斗、协同奋战、合力攻坚的团结精神。地道战精神的灵魂就是爱国、就是协作、就是创新。我们要弘扬地道战精神,依托这种精神推动我们的岗位工作,依托这种精神加快学院发展,依托这种精神创造学院事业新的奇迹,使之成为我们推动学院前进的动力。
第四章 红色精神激励远程事业永向前
西柏坡之行、白洋淀之旅、地道战之游、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个个震撼人心的革命故事,一处处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大家更加真切的体会到革命先辈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的崇高与伟大,所有的这些都深深的震撼了我们红色小分队每一个人的心灵。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场旧址前,远程学院党支部重温了入党誓词,回顾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在艰苦的条件下,为创立新中国取得了革命的巨大成功事迹,为远程学院党支部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进行了一次党员先进性教育。
本次红色之旅,远程教育党支部每一名成员都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念,更加坚定了马列主义信仰,更加牢固了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结合我们工作实际,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进一步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以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和灵活的创新精神投入到学院的建设中去,在全面建设远程教育学院的征程中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路走来一路歌,红色小分队成员红色之旅后纷纷表示,今后要结合工作实际,学习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不懈奋斗的顽强作风、服从纪律的崇高品格、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使之转化为学院建设的强大动力。
由于远程教育学院外聘员工较多,都是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有朝气,充满激情和青春活力的年轻人,但生活阅历尚浅,对民族的历史文化缺乏系统的了解,但远程教育学院事业的建设更需要这群年轻人的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思想作风和坚定的意志品质。此次红色之旅多方位、多角度地对年轻同志加强理论教育,提高思想觉悟和修养,为培养一支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高素质远程管理队伍,从某种意义上起到了一个积极的作用。这次革命传统教育,更增强了年轻人的时代感、责任感、使命感,并开启了年轻同志更加努力工作的激情。
红色之旅激发了远程每一位员工的凝聚力、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高歌一曲《再回首》之后,相信今后斩荆劈棘的精神必将积极推进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
分享到:
【关闭】
新闻类别:学院动态 > 正文